年根岁末,梳理和总结是媒体的必修课。作为行业的观察者,《中国酒业》杂志的同仁们也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中。从酒与社会的大环境上,我们力图通过对一年来行业事件的追溯,还原酒类行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的处境,揭示出它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捕捉到民众对待它的喜好或者厌恶,以此来推测社会环境对酒类行业的影响,或者反映出酒类产品给予社会的贡献。从行业发展层面上,我们希望围绕企业、产品、营销渠道、优秀人物等方面展开盘点,总结得失,谋取未来发展的经验。
梳理和盘点的意义,在于迎接一个新的开始。面对充满变革的2013年,我们猜想未来,是希望能够给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着这样的初衷,当我们对行业发展轨迹进行分析的时候,笔者对消费教育的感想最为深刻。
消费教育这个问题在各个酒种普遍存在。
红酒和啤酒的消费教育好一些,是因为这两个酒种从引入中国时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消费认知,加上近几年大批洋品牌涌入国内的同时,老外们对消费教育的重视,通过大量的品鉴、推广、培训活动加大了对品类工艺、特点、功能、饮用方法的解读。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红酒质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产地和渠道模糊不清,市场层面乱象丛生,真假难辨,价格悬殊,但是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类的总体评价却非常高。
黄酒在传统上就是温和的,给消费者的印象良好;特别是近几年来,黄酒行业通过对健康理念的导入和普及,效果显著;所以即便黄酒的渠道和市场尚有待于发掘,普及率不算很大,但是消费者对行业整体的健康认知度很好。
相比之下,白酒在这方面的功课做的不好,2012年发生的行业事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消费者的误读,对“勾兑”的误解就是例子。由于普通民众习惯认识的错误,造成人们对白酒勾兑意义的不明白、不了解、不接受,直至形成“凡是经过勾兑的白酒必然不纯、不好”的排斥性概念。而一些企业对待类似“勾兑”这样正常工艺也遮遮掩掩,不愿意坦荡承认,人为地给一个本来简单的纯技术活儿蒙上了阴影,加剧了社会的猜疑,完全没有必要。
让普通消费者知道勾兑是白酒酿造中的自然环节,勾兑像烹饪中调味过程一样重要,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是一种正常工艺,就应该成为行业面向消费者进行的一项科普教育。在业内人士看来,白酒勾兑工艺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已经形成固有认识的普通百姓来说,教育却是必须的。消费者教育工作应该发动行业整体力量去做,从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到每个企业都充分重视,把这种教育渗透到行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渗透到企业的广告宣传、促销行为等所有商业行为中,贯穿到2013年度中。
;
◎版权:中国酿酒网
技术咨询:010-84485173 传真:010-64671445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12034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