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中国酿酒网 > 酒业资讯 > 酒类营销

李言冰:调整结构发力高端 方能由大到强

作者:李言冰 来源:中国酿酒网-中国酒业 日期:2011-09-02
招商-酒类营销

    两年前,笔者曾经针对“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表《酒类企业,500强中不称“大”》的时评,既对在惨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拼杀的酒类企业,能与“两桶油”之类垄断性行业并存于500强之列予以褒赞;又表达了对“500强更像500大”这种大而不强的客观现实的不屑。 
    两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围绕中国啤酒行业如何由大到强展开讨论时,笔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由大变强”这几个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众所周知,我国啤酒已经连续9年蝉联世界产量第一,将一个最早只在欧美国家畅销而被国人比作“马尿”的陌生酒种做得风生水起已属不易,而从02年开始跃居世界啤酒产量首位并且保持至今更是难能可贵;加之我国啤酒产品绝大多数在国内销售,出口比重非常小,13亿人口的消费支撑,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因此,我们骄傲地宣布自己是啤酒大国,自然当之无愧。但问题在于,中国啤酒在戴着产量大国和消费大国两顶花冠的同时,却依然面临着盈利空间下降、投资收益偏小的窘境。
    这种尴尬迫使我们进行一次如何把啤酒大国变成啤酒强国的思考。
    其实,早在2009年,王延才理事长在第十九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就清醒地指出,“中国只是啤酒大国,还算不上啤酒强国。要从啤酒大国走向啤酒强国,啤酒企业一定要在产品结构上做出调整,发力中高端,提升营收和净利润。”
    可见,调整产品结构,发力中高端是提高啤酒行业利润空间的关键问题。这些年来,啤酒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足了文章,并购、重组、控股等跑马圈地的方式使这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包括品种的研发、口味的创新、酒精度的含量、消费群体的细分、价位体系的搭建、特色啤酒的丰富、高端啤酒的面市等多方面的优化进度仍然缓慢。
    产品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我们将啤酒和白酒进行一次横向的比较,就会发现这种“缓慢”,让啤酒行业很“吃亏”。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完成产量448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294亿元;同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890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2713亿元。啤酒产量是白酒的5倍多,但收入只有白酒的一半,原因之一是白酒品种不断丰富,高端品牌积极推出,价位层次逐步拉大,啤酒却仍然维持着品种单一,缺乏高端产品或特色品种,定价过度集中而缺乏明显层次的现状。
    虽然啤酒和白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酒种,或许无法直接比较,但是这组数字起码可以从某一个角度佐证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因此,《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规划》针对啤酒行业提出的要进行多元化、多品种、多个性特色啤酒的开发,满足和适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啤酒产品的需求和要求,是下一步增加利润空间的主要方式。这也是我国啤酒实现由大到强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刊物”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标签
关于我们|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网站导航 |
◎版权:北京盛世华源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咨询:010-64671445 传真:010-64671445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503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