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茅台镇酒业崛起的营销战略
作者:周剑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日期:2011-09-29 茅台镇因出“茅台”酒而闻名天下,但茅台镇不止有“茅台”酒,只是参加2011国际酒博会的厂家就有三四百家,可见茅台镇拥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底蕴。但是,从茅台镇走出来的也只有“茅台”、“小糊涂仙”算是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其它的品牌能走出贵州,走向全国的不多。
由于“茅台”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十二.五,贵州对酒产业的期待和信心增强,计划实现产值1300亿,占据全国白酒10%的市场份额。实现以“茅台”为旗帜,打造仁怀为“中国白酒之心”,茅台镇为“天下白酒第一镇”的战略目标。凭借东风好放歌,“茅台”品牌的再次崛起,给了茅台镇白酒企业拓展了巨大的战略空间。只是,要如何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尤其是如何做好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营销From EMKT.com.cn策略。
集群做大是群体机遇
做大“酱香”产品的市场。近10多年一直是“浓香”型白酒的天下,从98年山西假酒案之后,汾酒就失去了白酒的“头把交椅”,把老大的位子让给了“五粮液”。从此,川酒和浓香型白酒成为市场的主流,“五粮液”的价格也一跃超过了“茅台”成为第一品牌。自此,“茅台”也进入了比较尴尬的时期,市场价格比“五粮液”差了近三四百元。“茅台”的再次发力,是在2009年,先是“茅台”的股票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俗,紧接着“茅台”酒的市场价格快速被提升,不到一年的时间超过“五粮液”,再次成为白酒的第一品牌。“茅台”的这次回归,给了茅台镇以及贵州酒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得贵州看到白酒产业可以顺势起航,做大做强的市场机遇。
在省政府以及宏观政策的带动下,各路资本开始追逐贵州的白酒资源,尤其是“茅台镇”的资源,期望凭借茅台的影响力,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图谋分享白酒行业的再次投资机遇。而且,隐约可以感觉到,这些资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集体发力,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运用不同的市场手段向市场发起进攻。集群做大,也许是贵州白酒产业做大做强的最佳战略和必由之路。
质疑产品营销模式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茅台镇的品牌有“赖茅”、“国台”、“荣和烧坊”、“国宝”等,采用的都是产品的营销模式。大家都在卖“产品”,都在卖“茅台镇”这个共有资产,和“酱香型”这个共有的产品属性。除了讲“技术”,就是讲“环境和历史”。当然,在“茅台”品牌市场影响力的带动下,这些共性资源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销售。但是,仅仅靠这些,凭借什么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呢?只靠产品营销的模式,必然会快速进入同质化的死胡同。没有品牌的号召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呢?大家都希望走“快速撇脂”或“缓慢渗透”的营销策略,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大家都只是希望“搭便车”、“坐轿子”,那么就无法实现集群做大的战略构想。
最好的战略是做品牌
据我的了解,有的资本实力非常雄厚,完全具备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的能力。但是,却一样采取“快速撇脂”的营销策略,只是通过进入传统渠道做覆盖,期望“搭便车”和“坐轿子”。实在是可惜,实际上在这种时候,你站出来做品牌建设,市场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你。而采取“搭便车”的策略,市场的地位不会稳定和长久。这就像经济学的十大定律之一的“机会不可均沾”是一个道理。一个人踮起脚尖,那么他就会占到优势,如果大家都踮起脚尖,大家得到的就是疲劳。
差异化市场定位形成市场的互补和战略合作
现在大家都在往高端挤,都“踮起了脚尖”,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这样的结果是自相残杀,拼渠道、拼促销、拼销售,在短兵相接中,市场的规模和层次并没有得到更大的拓展。大家都在一个细分市场上拼杀,对于整个“茅台镇”白酒产业来说,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资源和能力的整体评估,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不但要扩大市场的规模,更应该拓宽市场的层次,这样就可以在市场上形成良性的互补,构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
期待看到,茅台镇有新的品牌再次崛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刊物”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啤酒企业酝酿发电余热再利用】
- 【上一篇:茅台首推生肖酒开辟白酒投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