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断代危机?
作者:张华勇/何凤丹 来源:中国酿酒网 日期:2010-06-17反方:
中国白酒行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如果不做出有效应对,恐怕白酒行业的前景将更加黯淡,例如在上海、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市场上,白酒正日益萎缩成为小酒种。
正方:
白酒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白酒是一种民族产品,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一种根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白酒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一种“国粹”,至今依然是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酒种。
从白酒行业的市场容量来看,白酒业是以千亿计算的市场,每年仅税收就是好几百亿,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的业外资本加入。新疆德隆集团、广东健力宝、宝光集团等都纷纷涉足白酒业。此外,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有关专家介绍,白酒行业最艰难的时候是2002年和2003年,从2003年开始,白酒业已经开始进入市场稳定阶段。
不错,上海、广州等几个城市的白酒市场是在萎缩,但是这几个城市足以代表整个中国吗?少数几个城市的市场萎缩足以证明全中国市场的萎缩吗?中国有多少一、二、三线城市?有多少乡镇农村?事实证明,某个市场的白酒萎缩仅是个别现象,全中国大部分市场的白酒消费量在增长,从近年来白酒的产量和销量来看,这是不争的事实!
反方:
以上海酒市场为例,上海本地人喝白酒的很少。尤其在上海的酒吧里,更多的年轻一代喝进口烈酒,喝葡萄酒,极少有喝中国白酒,众多酒吧也难觅中国白酒的身影。
正方:
上海是一座“海派文化”占主流的城市,“海派文化”是叛逆的标新立异、中西结合的产物,充满浓郁的商业色彩和民间色彩,是与中国大部分其他地域文化风格迥异的文化,因此上海的白酒消费现状也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白酒消费现状。
虽然年轻人热衷于喝洋酒、葡萄酒,但现在中国洋酒和葡萄酒这两大消费并非主流,只是在局部区域比较流行,如洋酒一般在酒吧夜场才会喝,葡萄酒则几乎沦为“女性酒”。而白酒具有民族性,在中国更广大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喝白酒的民族性被充分的体现出来,洋酒和葡萄酒根本无法上位。
不错,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葡萄酒,可是他们才多大呢?他们还没有成为政界、商界的主流。例如80后,最大的才30岁,十年二十年后,等到80后成为中国政界、商界主流之时,难道在中国的国宴、政府宴会上,他们还会继续喝葡萄酒吗?中国政界、军界、商界正式宴会喝白酒、喝茅台的传统会在一夜之间断绝吗?他们现在不喝白酒,可以代表他们中年以后仍然不喝白酒吗?据我所知,难道现在的60后、70后在年轻时就喜欢喝白酒、就有喝白酒的习惯吗?
反方:
据相关媒体调查,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选择葡萄酒、啤酒,远离中国白酒。已经走上社会的80后人群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群不论大小聚会都会首选葡萄酒和啤酒。
正方:
年轻消费者接受了葡萄酒和啤酒,但白酒依然有自己的市场,不同的场合喝不同的酒,这是必须要认识到的。在重要的政务、商务场合,白酒才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礼节的酒。
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强势经济群体。目前,30-50年龄段的人群是中国经济群体的主力军,而80后只处于接班前期,90后更是尚未走上社会。80后对于酒水的消费,将必然受到前辈们的影响。酒水消费场合主要分为政务、商务及日常饮用。80后对低度酒、洋酒、葡萄酒的消费行为主要发生在80后自身的群体之中,以及他们日常的休闲饮用。酒市场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务和商务的主流人群,而80后在政务和商务场合将不得不跟随主流选择常规白酒。
反方:
国家的政策倾向于限制白酒产业,所以白酒产业的发展大环境不宽松,甚至是越来越严峻。一是“酗酒有害”带给消费者的恐惧感;二是对于“白酒产业是高耗粮产业和奢侈品”认知观念限制了白酒产业的自由长足发展;三是税赋不平衡与不合理、政策方面对于进口葡萄酒的政策越来越好,这样在市场竞争方面就对白酒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进口酒对市场的冲击也是眼下白酒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伏特加全球产量一直提高,而香港取消葡萄酒税也令洋酒的进入势头更加迅猛,种种因素,都将构成对白酒市场的冲击。
正方:
说“酗酒有害”,并不表明饮酒有害,从健康方面来讲,适量饮酒还是有益身心的。古人有说:酒是百药之王,酒是百宴之王。
关于“白酒产业是高耗粮产业和奢侈品”一说也有失妥当。此外,白酒有高、中、低档之分,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并不都是奢侈品。
国家政策调整对白酒产业发展的确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是为了规范行业企业行为,促使白酒行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发展。2001年至今,国家对白酒消费税进行了三次调整,取得了可喜成效,因此有人说“国家白酒消费税调整挽救了白酒行业”。至于一些限制性的政策,由于白酒已经是市场化比较成熟的一个产业,因此受政策限制影响较小,并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进口酒对国内白酒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中华民族几千年白酒的文化基因是非常稳固的,不会轻易为外来酒水所改变。虽然洋酒和葡萄酒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可是这种增长是原则性地增长,起点是很低的,在中国整个酒水市场的占有率还是非常小,还远远赶不上白酒。
总之,每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类挫折和挑战,白酒产业也不例外。但也许正是因为一直在迎接各类挑战,这个产业才一直生机勃勃。
专家视角:文化不会断代,白酒就不会断代
站在正方的立场,酒水破局实战专家赵义祥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赵义祥:北京老酒民营销团队首席顾问,酒水破局实战专家,独家拥有一系列业界案例。曾任北京精锐纵横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兼酒水事业部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深度破局营销创始人,“中国酒水界唯一把文化酒运作到总统手上的营销专家”,中国第一真实年份白酒——汉武御真八年的唯一策划人。
综合性来讲,在中国谈酒至少要分两个方面,即人群和地域。第一,不同的人群消费酒的档次是不一样的,对酒水需要的目的也不一样。第二,今天中国经济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在酒行业也有着充分的体现。像葡萄酒、洋酒在经济发达的南方、东部非常流行,并且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而在东北、西北地区的成长却是有限的。对于白酒,是以板块来划分,比如名酒板块,以湘酒、川酒、贵酒、徽酒、鲁酒,这些板块为标志。
白酒的国民特性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酒种,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十年前,湖南有个博导扬言“白酒是夕阳产业”,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造成了一些酒企的恐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白酒产业依然健康地向前发展,可见其不衰的生命力。
目前,虽然80后热衷于喝洋酒、葡萄酒,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洋酒、葡萄酒这两大消费尚未形成气候,只是在局部区域比较流行。举个例子,在洋酒、葡萄酒最早流行的时期有一个叫 “真露”的韩国品牌,刚刚进入中国,就引起了白酒界某些营销人士和一部分酒厂恐慌,认为洋酒时代来临了。甚至有人说,白酒由原来800多万吨到现在300多万吨,已经呈现出“夕阳工业”的特征。我认为这是对中国白酒缺乏了解的表现,这种缺乏既缺乏面的广度也缺乏相应的深度。
如果你到中国的东北和西北的很多地方就会发现,喝白酒的民族性被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那里根本轮不到洋酒和葡萄酒当家。
另一点,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酒行业出现了白酒低度化的现象。中国白酒的低度化以2007年召开的一次白酒低度化高规格研讨会为标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可如今,中国白酒低度化趋势还只是在中国消费传统低度白酒的区域起作用,其他区域虽然也有所变化,但不是很大。
强势经济文化影响弱势经济文化
从整个世界来说,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强势经济文化对弱势经济文化的影响表现为发达地区的产品容易获得欠发达地区人群的认可。我们可以从可口可乐在中国被逐渐接受的过程看出端倪。中国人当初对可口可乐这个牌子一无所知,只因它来自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代表着一种强势的先进文化,比起来自其他落后国家的饮料,国民就易于接受,接受程度普遍会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强势经济文化在影响弱势经济文化。同样的,对于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国人或许也并不觉得有多好喝,而只是年轻人对欧化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捧。葡萄酒也一样,更多的是女性追求优雅的一种消费体现。
在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轻人把喝白酒看成是一种“老土”的行为,甚至有人说:现在在上海喝白酒就好比穿布鞋,七八十年代流行穿布鞋,你现在再去上海的大街上看看,有几个人还在穿布鞋?大家都在穿皮鞋。
然而,总有一天,当大家穿皮鞋穿累了,又会回归到舒适合脚的布鞋。
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正日渐增强,同时,其文化影响也越发深入。可以看到的是,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同样的,喝中国白酒的外国人也多了起来。
当哪一天,中国的经济文化成为强势经济文化,中国的白酒也将成为外国人追捧崇拜的对象。到时候,中国人也会以喝白酒为骄傲。
80后还不是强势经济群体
80后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将会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因为80后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身处于中国物质生活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年代,接受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所以跟60后、70后截然不同。60后与部分70后是出生在文革或者更早的年代,而8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是被称作中国小皇帝的一代,他们都非常张扬、自我,追求随心所欲。80后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能直接改变他们心情的新奇事物都很容易接受,并且喜欢跟随潮流,潮流这两个字在80后身上比70后身上反映的更加明显。而当前的潮流就是欧美国家的现代生活方式,对应的酒,即是洋酒和葡萄酒,因此80后以在夜场消费洋酒或葡萄酒为时尚。
但是,80后目前还不是中国的强势经济群体,或者说他们还不是中国的当权者,没有话语权,不能代表主流消费趋势。当前中国经济群体的主力军是30-50年龄段的人群,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白酒现在是并将长期是他们消费的主要酒种。
一句话:以洋酒、葡萄酒为代表的高端文化和时尚文化可以引领潮流,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根文化的白酒。
不需要担心白酒“断代”
虽然洋酒、葡萄酒在中国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正在两位数的增长,但它在中国的消费依然还是一个小酒种的水平。洋酒、葡萄酒只有从夜场走向商超,走向家庭自饮,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而一个民族的消费习惯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白酒就像中国的书画、文字一样有很强的民族性,依然是中国人的主流,从中国书画名家的古董价值越来越增值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名酒在国际上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而80后对名优酒消费的换代升级,不是抛弃性的换代升级,而是改良性的换代升级,相当程度上中国的名优酒会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中国白酒会走向夕阳。
我们坚持这样一个理念:中国白酒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有人说“白酒是夕阳产业”,难道是在说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是夕阳文化吗?是马上就要消亡的文化吗?葡萄酒和进口烈酒在中国的兴起,得益于封闭多年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西方文化突然进入中国,一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新鲜感,才助推了葡萄酒和进口烈酒在中国的发展;但是长远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不会令中国传统文化消亡。只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会消亡,那么中国白酒文化就不会成为历史。
编辑:Tiffany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刊物”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一个酿酒师的成长】
- 【上一篇:啤酒行业的“低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