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的“低碳”行动
作者:刘晓 来源:中国酿酒网 日期:2010-06-17中国啤酒行业的高能耗现状
对于中国啤酒行业而言,尽管在产量上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但多年来相对粗放的生产发展方式,使得中国啤酒行业一直属于高消耗、高排污行业,传统的啤酒工艺、设备等使电、煤、水、粮等资源处于高消耗状态,成为全国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国啤酒行业也因此属于典型的“外延性增长模式”,这种方式与现今提倡的“低碳”环保发展模式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啤酒的实际能耗水平要高出30%~40%,这也使得中国啤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阻碍。
目前,“低碳时代”已经来临,原有行业的发展弊端愈发显现。面对这种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啤酒行业的主力军们已经开始加强行动力,主动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力求从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上根本解决问题。
“碳资产”还是“碳负债”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碳管理,管理好了是资产,管不好就是负债。”他还介绍说,多年来,青岛啤酒始终从战略高度考量实施碳资产管理,循着“低碳运营、绿色发展”的模式,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低碳经”。的确,为了改变啤酒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状况,早在1999年,青岛啤酒便启动了“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并在2003 年完成开发后,在青岛啤酒推广了6 年。在没有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为青岛啤酒新增产量817万吨,相当于一个20万吨的大型啤酒厂40年的产量;累计节约资源成本12.41亿元,其中,节约用水量、用电量分别可供青岛城乡居民使用77天。
2009年,青岛啤酒还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煮沸,锅炉运行控制优化、循环水汽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节能模块、包装能源平衡控制技术、水资源回收与阶梯利用等51项节能技术,共节约成本7600多万元。2009年青啤同比节水277万吨,节电3630万千瓦时,节约原煤折标煤43614吨,共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相比2006年,青啤水单耗降低27%,电单耗降低19%,标煤单耗降低28.8%。
与此同时,青岛啤酒还将啤酒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或者废弃物,如冷凝水、二氧化碳、麦根等,经过技术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还增加了经济效益。2009年,青岛啤酒还实现了对废弃物100%的综合利用率。
“低碳”,贯穿全产业链
近期,作为中国酿酒行业的先行者,青岛啤酒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定了啤酒行业 “温室气体盘查项目”咨询协议与“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认证协议,这是啤酒行业第一份“低碳研究协议”,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甚至中国酿酒行业,在探索节能环保的生产模式上迈了坚实的一步。这项研究将提供出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数量,最终为企业寻找到更加环保的生产模式提供帮助。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温室气体盘查”是针对企业所有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进行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借此可以明确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并量化所搜集的数据信息,这是未来实现碳管理关键一步。“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则是由“温室气体盘查”的第三方对盘查所得出的数据信息的担保陈述提供正式的书面声明。
针对此次行动,金志国的战略是:“青啤的目标是建立一种适合‘低碳时代’发展的‘低碳’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价值链的再造,是对前期运营模式的改变,是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调整和改进,整合自己企业的碳战略。”
在这里,低碳不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减排办法,而是上升到一个链条,一个体系,关系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这也是青啤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订“低碳研究协议”的关键所在。青啤的“低碳运营模式”,不仅仅涉及到青啤内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全部系统,还将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进而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
利用碳金融,发展循环经济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遵循低碳的循环发展模式与企业效益增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这场全球性的“低碳经济”革命中,作为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碳金融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009年12月,珠啤沼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成为国内啤酒同行第一家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每年可减排CO23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通过将原来排放燃烧的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进行回收发电,珠江啤酒每年产生电力750多万度。各项消耗指标处于国内外啤酒行业的领先水平。
其实,珠江啤酒长期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珠啤模式”,各项消耗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制订完善了20多项涉及到能耗控制的管理标准,并建立了四大循环经济项目:沼气回收综合利用、变压器低压回路节电改造,以及糖化二次蒸汽热能回收、错流膜过滤。
当被问及对环保的投入如何看待时,珠江啤酒董事长方贵权表示:“环保并非是单纯的投入,而是可以产生回报的投资”。的确,近5年来,珠江啤酒集团在环保、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投入近1.7亿元,但产生经济效益却已经超过3.82亿元。究其原因,技术创新无疑为珠啤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从行业领头企业的一系列举措和行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啤酒行业的低碳发展趋向已经势不可挡,未来,需要行业更多的企业来加入这一行动当中,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编辑:Tiffany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刊物”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白酒,断代危机?】
- 【上一篇:前方是太原,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