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中国酿酒网 > 酒业资讯 > 酒类营销

白酒,高速增长 or “拐点”?

作者:何凤丹 来源:中国酿酒网-中国酒业 日期:2011-05-20
招商-酒类营销

    近几年来,白酒行业表现出一片大好的形势,整个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产量逐年上升,价格也不断上涨。刚刚过去的2010年,白酒产量更是达到890万千升,创下历史新高;茅台酒的价格也突破千元大关,扶摇直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几十亿”的消息不绝于耳,很多企业还定下了“百亿目标”……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面,很多人嗅到了行业内隐藏着的诸多“危机”,预言白酒行业在今后几年或将面临行业“拐点”,进入一个平稳甚至下滑的发展期。尤其是在2010年白酒大大超过历史顶峰值的产量数据发布之后,这种“拐点论”的声音更为强烈。
    白酒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将走向何方,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还是出现“拐点”?“高速增长”或“拐点”的理由何在?相信这是很多行业人士都关注的问题。

白酒产量发展脉络
    诸如中国白酒“拐点论”之类的论调其实只是一种预言,预言的提出来源于对过去规律和当前形势的总体分析和把握。而要论证预言是否会成为现实,需要遵循同样的路径。在对白酒行业的回顾中,我们或能把握到行业发展的脉搏。
    2010年白酒行业运行情况
    2010年以来,我国白酒制造业的产销整体运行良好,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2346.52 亿元,同比增长33.9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44 个百分点。
    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21.62亿元,同比增长31.0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55个百分点;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2259.30亿元,同比增长24.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9个百分点;企业数(规模以上企业)为16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3个。
    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31.5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7.74个百分点。
    2010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白酒890.83 万千升,同比增长26.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98 个百分点。
成长能力:
    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31.0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24.1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9.6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48个百分点。行业成长能力良好。
盈利能力:
    2010年以来,我国白酒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2010 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毛利率为31.8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3.1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6.0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4.1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3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25.6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4个百分点。
偿债能力:
    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44.9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26.40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4倍;产权比为0.8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5。
经营能力:
    2010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为107.1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77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8次;产成品周转率为11.46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次。
(以上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中心)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分析
    2010年,我国白酒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呈现出了较高速的增长。但回溯到更远的历史则可看出,自1986年到2010年的20多年来,中国白酒经历了从辉煌期、阵痛期、恢复期,再到发展期的战略转型,期间发展经历多次“拐点”。
    从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脉搏上,我们能够清晰看到:1986~1996年的十年时间,中国白酒是需求导向性的十年,“规模”与“产量”是这时期的关键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型,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得到了空前释放,一方面涌现出无数的中小白酒企业,另一方面白酒企业的产销量均飞速上升,1996年更是达到了巅峰的801万千升的产量 。期间成就了像秦池、孔府家、沙河王酒以及无数的区域中小品牌,无数白酒企业在这时候达到企业辉煌发展期。
    而在1996年~1999年这四年时间内,由于受体制以及飞速膨胀欲望的双重影响,中国白酒行业进入顶峰之后的飞速衰退期。特别是“标王”事件之后,行业整体进入阵痛期。
    2000年~2010年的十年时间,从行业发展上看,中国白酒进入恢复提升期。从行业属性以及企业战略层面上看,中国白酒是企业机制调整与产品结构提升性的十年,“高端延伸”、“复苏”是这十年中国白酒关键词。这十年中国白酒主要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变革,一是产权变革,即进行了股份制、民营化改制,使得企业取得了走出衰退的内部机制束缚;二是产品结构变革,从“民酒”到“名酒”的战略转型。在这一阶段,一部分白酒企业逐步市场化,通过机制调整、营销变革逐步恢复元气;而更多的中小白酒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走向破产倒闭。2006年,我国白酒行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970.3亿元,同比增长31.08%,2007年更是达到了1242亿元。同时,我国白酒企业数从1989年的3.7万家减少至2009年的1.8万家。行业内涌现出一大批“黑马”,如口子窖、洋河蓝色经典、西凤酒、汾酒、水井坊等。2006年,洋河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比2005年增长72.3%,2007年销售额一举突破24亿元, 2010年更是实现销售收入75.44亿元,同比增长88.52%,实现营业利润30.82亿元,同比增长85.01%,顺利挺进了中国白酒第一阵营。
    从产量上可更明显看出,二十多年来我国白酒产量发展出现了几次“拐点”,其中有两次大“拐点”,1996年之前产量一直呈现较快上升趋势,1996年在达到历史顶峰801万千升后开始走低,1997、1998年加速下滑,2000年后下滑势头开始放缓,2004年达到阶段性底部的303万千升,2005年开始反弹,白酒产量逐年上升,2008年至2010年增速加快。
    白酒行业呈现如此的发展趋势,因此就有人认为2010之后几年中国白酒将面临新“拐点”,中国白酒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白酒产销量逐步趋于稳定,并或出现下滑趋势。
“拐点论”的支撑理由
    对于“拐点论”,业内说法不一,有赞同的,也有强烈反对的。赞同方又包含了从不同角度的切入。总体来看,各方认为白酒将现“拐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影响
    众所周知,白酒产业仍属于国家限制类、非鼓励发展的产业,或称为规范发展的产业。国家产业政策把对酒类企业项目立项和土地供给加以严格限制,酒类企业在争取各级技改扩能资金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融资评级、环境评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等方面都被严格限制。此外,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国家政策也会对白酒进行一定压制。
消费者消费行为变迁
    消费者消费行为变迁,使白酒需求增速放缓,也将影响到白酒市场,进而影响到生产企业的产量。消费者寻求白酒替代饮品普遍存在,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度下降,加上近年来国外进口酒的冲击,白酒消费群体扩张乏力,很多人认为白酒已走向“夕阳”。
生产成本涨价的影响
    白酒生产型企业越来越受到上游粮食、酒精等原材料生产成本涨价的影响,随着全国通胀的进一步发展,人工、包装、运输、流通等各环节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显现,虽然生产企业也同步进行了价格调整,但生产成本的增加,流通环节的挤压,必然对企业利润和生产积极性产生影响。还有人认为,当前国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将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白酒过度“奢侈化”的影响
    白酒在近两年来涨价不断,不少高端白酒更是叫喊着要“打造中国白酒的奢侈品牌”。而有专家认为,高端白酒离奢侈品越来越近,却离百姓餐桌越来越远,酒业整体疯狂的时候,发展形势就会失控。
全国名酒和区域名酒遭遇增长瓶颈
    全国名酒只有高端酒,没有形成气候的系列酒,这在未来十年是个大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区域名酒参与不了次高端的竞争,全国化乏力,也是行业实现增长的一大瓶颈。其中,超高端相对安全,瓶颈到来时间相对较晚;次高端地方名酒的时间来的会很快;地方性名酒弹性很大,短期内迅速迸发,但持续时间短。
中国白酒进入变革调整期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白酒正进入第三轮浪潮——变革调整期,在这个时期,行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会经历一番洗牌,使行业整体发展发生很大变化,在短时期内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但人们也认为这只是中国白酒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的调整与变革”,并非行业拐点,只是竞争拐点。
“资本市场化”过热
    近十年来,白酒行业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资本进入白酒”,收购重组成了中国白酒复苏的主流声音。资本进入白酒,一方面加快了中国白酒的市场复苏步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白酒行业危机的出现。资本对白酒的青睐,已经超出了白酒这个传统行业的“稳定性”。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短视性,必然引发白酒行业发展危机。中国白酒企业“资本市场化”的过热行为,导致了企业产能过剩,加快了中国白酒拐点期的到来。
白酒行业发展规律的预示
    有观点认为,从白酒的发展规律来看,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遭遇“拐点”,产量规模进入平稳期也是多次为历史证明的规律。而白酒行业消费饱和度也将使产量进一步快速增长受到限制。
    以上是支持中国白酒“拐点论”的一些理由,而反对的理由当然也不少,如经济总体形势良好,消费状态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白酒涨价引起的利润上涨等。《中国酒业》记者在采访中搜集到了来自各家的观点,包括营销专家、企业家、证券分析师、行业专家等,在本期特别关注中将得到具体呈现。各家观点,不一而同,希望能给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刊物”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标签
关于我们|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网站导航 |
◎版权:北京盛世华源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咨询:010-64671445 传真:010-64671445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503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