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为什么能与酒频繁互动?
作者:李澎 来源:中国酿酒网 日期:2018-02-05古人常说: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的是酒中世界很大,酒后自有一番天地,把这句话引申开去,就是酒会让你体验到另外不同的境界。
壶中之物,为什么能有这样神奇的魔力,让人们为之痴迷,为之奔忙呢?笔者认为概因其背后的文化。从业多年,常听到有同行讲:酒文化无非是诗、词、歌、赋,加上史书、逸事,出几本书、建个酒道馆就能搞定,似乎文化对于酒来说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殊不知,酒+文化的学问与乾坤丰富多彩。
人们常说,酒,是生活的调味剂,遇到高兴的事情,大家喝一杯;遇到烦恼的事情,自己独酌对饮,世间万种心情,都可以融入杯中之酒。其实,酒,还是文化的万金油。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都可以借酒留名,文化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为消费者所逐渐理解和接受,并跨越年龄与地域的鸿沟为人们所喜爱。
打开电视、电影屏幕,如今的影视作品摆脱了过去“一事一议”的表现方式与简单的构架,越来越具备丰富的思想内涵,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甚至一台系列节目,往往引发观众与舆论、思想界深刻的思考与发酵,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公众的热议,而酒品牌与企业从中的作用更象是话题的催化剂与助燃剂。
年末放映的冯氏大片《芳华》罕见的触碰到上世纪80年代那场渐渐被人们遗忘的边境战争,而片中出现的剑南春无疑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军旅回忆。伴随着影片的上映,南疆回忆正在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社会热议的话题,而“战场酒”更是那一代人的记忆符号。笔者因工作之便,曾参观过多家老名酒厂的厂史展览,其中不乏感人的南疆事迹:响当当的红色茅台、剑南春,曾作为英雄们的壮行酒和庆功酒;远在具有革命传统的老区山东阳谷的景阳冈酒厂,驾车将好酒送上了前线阵地,被迟浩田老将军喻为“昔日助武松除虎豹,今朝壮军威杀豺狼。”当年的送酒场景已经深深的刻上了英雄主义的烙印,成为历史瞬间的永恒,今天的人们重拾起酒文化中的血性文化基因,正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的致敬。
历史的长河滔滔向前,每个时代都有对过往的不同解读,而文化的记忆则多体现在文物载体,文化的价值不少都体现在酒器之上。考古实践告诉我们,研究古代的酒器、酒风,可以充分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交甚至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件精美绝伦的古代酒器,除了给人艺术的享受,还能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最近央视推出的考古系列节目《国家宝藏》以新颖的表现形式,穿越古今,为观众构建了文物年代的场景,精准的剖析又让观众审视现实的今天,而水井坊巧妙的“乱入”又为文物的延展凭添了想象的空间。文化、艺术与高雅的热点,能否从更深的层面挖掘与酒的价值统一呢?答案不言而喻。
越来越多的实例告诉我们,社会化的酒文化将成为未来引领酒类品牌传播的新途径,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中国酒业》杂志副总编,资深酒业媒体人。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从事酒业快销、IT电商、自动识别等众多专业媒体新闻报导及出版工作多年,曾主持编写《中国酒业课题研究汇编》(2011-2012)、《2013中国酒业研究报告》、《中国酒业发展现状白皮书》(2013-2014)等行业出版物。
编辑:久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或“《中国酒业》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酿酒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2017中国酒业百强”流通企业榜单揭】
- 【上一篇:转让|集团公司战略调整 知名酒业钜惠出】